利用網絡信息技術,C2B模式的反向定制消費行為,集中化,最優化實現產品、場所、資源的分銷形式,我們成為分享經濟,也稱共享經濟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的新業態、新模式,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將分散資源進行優化配置,以更低成本、更高效率實現供需匹配。
如今,我國已有超過6億人參與分享經濟活動,參與提供服務者人數約為6000萬人。從交通出行到房屋住宿,從知識技能到資金盈余,從生活服務到生產能力,無處不在的分享帶來了無處不在的商機和無限創新的可能。
共享經濟模式走入了普通大眾的生活,并在更多行業中得到普及,勢必帶動一批行業的升級與創新。在此過程中,共享經濟平臺企業、傳統企業和政府間關系也將發生深刻轉變。
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《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》,更是將分享經濟的發展推上了快車道!在健康養老領域,包括智慧養老、生態養老、旅游養老、旅居養老、游學養老等多種形式養老服務,將在分享經濟的影響下,積極創新商業模式,以創新推動行業發展,同時通過創新,讓分享經濟這種新經濟發展方式,真正融入到健康養老產業中,旅游、養老等領域共享企業平臺的發展,將引領行業,形成全新的發展模式!
應用到田園養生這個具體領域,也將產生諸多有趣而深度的體驗經濟模式——
諸多業內人士逐漸將目光轉向鄉村,將康體養生帶入田園,賦予休閑農業新的功能,開拓休閑農業發展的新途徑,于是,田園養生開始出現在人們視線。
田園養生,是以鄉村田園為生活空間,以農作、農事、農活為生活內容,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為生活目標,達到回歸自然、修身養性、康體療養等的目的一種生活休閑方式。田園養生的形式:
1、休閑度假,“ 靜 ” 養
遠離燈紅酒綠,尋找一片凈土常常是旅游者選擇田園休閑度假的主要動機。因此農業休養項目的規劃中要注重度假項目、空間、氛圍以及建筑風格的“靜”,同時在視覺上也不宜用太熱烈的顏色。
2、農業體驗,“ 動 ” 養
農耕體驗是農業養生與近郊休閑旅游結合的主要形式。田園農耕不僅包含鄉村農耕勞作活動,更重要的是挖掘一系列體現生命本源的生活方式和元素,結合出“以動養生”的概念,打造區別于周邊景區的田園意象以及參與性高、趣味性強的休閑養生項目,愉悅身心。
3、文化熏陶,“ 和 ” 養
“與世無爭、自給自足”是農業文化的精髓,相關項目的規劃開發必須圍繞田園文化這根主線,塑造完整的鄉村文脈、凝聚本土文化個性、拓展文化空間,從鄉村建筑、旅游服務設施、服務項目、旅游商品等方面體現田園文化、鄉土文化的精髓,使之與養生主題更好地融為一體。